企业所得税的本质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企业所得税的本质就是国家向企业要了25%的干股,而且此干股只分利,不承担亏损;个人所得税的本质是国家看到大家拿工资,也想拿点,但它并没有付出劳动,因此,不好意思说要拿工资,就叫企业代交个税;企业流转税的本质就是雁过拔毛,留下买路钱,这就是老百姓支付的转嫁到商品价格中去的哪一部分钱。 ​​​ 查看全部
企业所得税的本质就是国家向企业要了25%的干股,而且此干股只分利,不承担亏损;个人所得税的本质是国家看到大家拿工资,也想拿点,但它并没有付出劳动,因此,不好意思说要拿工资,就叫企业代交个税;企业流转税的本质就是雁过拔毛,留下买路钱,这就是老百姓支付的转嫁到商品价格中去的哪一部分钱。 ​​​

普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别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普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别:两者“赚钱”模式不同。普通企业是费用、成本最低化,怎么降低税负怎么做,它只会隐藏收入,决不会虚增收入;它只会虚增成本费用,决不会虚增利润。但上市公司不是这样,多缴税说明利润大、收入高,股价就会更高,因此,某些上市公司就通过虚增收入方式把利润规模做大,虽然虚增收入必须虚开或提前开具发票,虚增的收入肯定要增加增值税(销项税)税负,虚增的利润肯定要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但股价得到了提升,大股东、高管可以通过套现或是股权质押方式实现更大的股权价值。 查看全部
普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别:两者“赚钱”模式不同。普通企业是费用、成本最低化,怎么降低税负怎么做,它只会隐藏收入,决不会虚增收入;它只会虚增成本费用,决不会虚增利润。但上市公司不是这样,多缴税说明利润大、收入高,股价就会更高,因此,某些上市公司就通过虚增收入方式把利润规模做大,虽然虚增收入必须虚开或提前开具发票,虚增的收入肯定要增加增值税(销项税)税负,虚增的利润肯定要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但股价得到了提升,大股东、高管可以通过套现或是股权质押方式实现更大的股权价值。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虚增货币资金,虽然看起来比较容易露出破绽,但相对于其他会计科目,操作起来要容易多了。营业收入虚增,货币资金也随之虚增,直接对应,看起来更“合理”,如果选择其他资产的虚增进行对应,一是容易引起怀疑,二是比较麻烦。比如虚增销售收入,如果选择“应收账款”科目对应,应收账款科目的金额必须大幅增加,就容易引起财报分析者的叽叽喳喳;如果选择“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进行对应,需要通过这些科目,先套出资金,然后,再通过“购买”方式回流企业,要做到与现金流相对应,虽然比较隐蔽,但太麻烦了。因此,虚增收入,还不如直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进行虚增货币资金。这样,只要搞定或成功骗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就大功告成了。 查看全部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虚增货币资金,虽然看起来比较容易露出破绽,但相对于其他会计科目,操作起来要容易多了。营业收入虚增,货币资金也随之虚增,直接对应,看起来更“合理”,如果选择其他资产的虚增进行对应,一是容易引起怀疑,二是比较麻烦。比如虚增销售收入,如果选择“应收账款”科目对应,应收账款科目的金额必须大幅增加,就容易引起财报分析者的叽叽喳喳;如果选择“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进行对应,需要通过这些科目,先套出资金,然后,再通过“购买”方式回流企业,要做到与现金流相对应,虽然比较隐蔽,但太麻烦了。因此,虚增收入,还不如直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进行虚增货币资金。这样,只要搞定或成功骗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就大功告成了。

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举例说明: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纳入母公司并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会在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权益,并且在合并利润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损益。比如,母公司拥有某子公司的权益比例是70%,达到并表要求 ,这家子公司权益总额是1000万元,收入是800万元,利润100万元,那么在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上,这1000万元的权益要体现在权益合计中,800万元的收入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中,100万元的利润也要全部体现在净利润中。但由于母公司只占70%的比例,所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少数股东权益上的金额是300万元,归母权益是700元;体现在利润表上的少数股东损益是30万元,归母利润是70万元。 查看全部
​【举例说明: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纳入母公司并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会在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权益,并且在合并利润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损益。比如,母公司拥有某子公司的权益比例是70%,达到并表要求 ,这家子公司权益总额是1000万元,收入是800万元,利润100万元,那么在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上,这1000万元的权益要体现在权益合计中,800万元的收入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中,100万元的利润也要全部体现在净利润中。但由于母公司只占70%的比例,所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少数股东权益上的金额是300万元,归母权益是700元;体现在利润表上的少数股东损益是30万元,归母利润是70万元。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假设母公司持子公司70%的股权,本来母公司盈利2亿元,子公司也盈利2亿元。合并利润表当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该是3.4亿元(2+2×70%)。这时候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做了笔买卖,让母公司赚了2亿元,子公司亏了2亿元,这样母公司的盈利变成了4亿元,子公司盈利为0元,合并报表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成了4亿元,白白多出了6000万元(4-3.4)。另外,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可以通过转移费用的方式进行调节,想要多些归母的利润,则让母公司少承担些费用,把费用大量集中到子公司,让其盈利很少甚至大额亏损。这样,母公司因为承担费用少了,利润自然就高。把利润留给上市公司,能做高股价,反过来补贴子公司的亏损或者低盈利。因为公司经营亏损一块钱就是一块钱,而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块钱盈利能套出几十块钱来,在疯狂时一块钱盈利甚至能套出几百块钱来。 查看全部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假设母公司持子公司70%的股权,本来母公司盈利2亿元,子公司也盈利2亿元。合并利润表当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该是3.4亿元(2+2×70%)。这时候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做了笔买卖,让母公司赚了2亿元,子公司亏了2亿元,这样母公司的盈利变成了4亿元,子公司盈利为0元,合并报表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成了4亿元,白白多出了6000万元(4-3.4)。另外,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可以通过转移费用的方式进行调节,想要多些归母的利润,则让母公司少承担些费用,把费用大量集中到子公司,让其盈利很少甚至大额亏损。这样,母公司因为承担费用少了,利润自然就高。把利润留给上市公司,能做高股价,反过来补贴子公司的亏损或者低盈利。因为公司经营亏损一块钱就是一块钱,而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块钱盈利能套出几十块钱来,在疯狂时一块钱盈利甚至能套出几百块钱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税务大哥不同意你所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数额,而要你多交的部分税款,但允许以后年度弥补回来的,所以这部分要记个账,记账得有个科目,这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由来;税务大哥同意你现在可以少交的部分税款,但以后年度必须补交,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
 
税务大哥才有权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你只能管“所得税费用”科目,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小弟来替补。税务大哥说,今年少交点,“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小弟就站出来去挤兑一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数额;税务大哥说,今年多交点,“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小弟就站出来去加大一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数额。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好人终有好报,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 查看全部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税务大哥不同意你所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数额,而要你多交的部分税款,但允许以后年度弥补回来的,所以这部分要记个账,记账得有个科目,这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由来;税务大哥同意你现在可以少交的部分税款,但以后年度必须补交,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
 
税务大哥才有权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你只能管“所得税费用”科目,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小弟来替补。税务大哥说,今年少交点,“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小弟就站出来去挤兑一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数额;税务大哥说,今年多交点,“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小弟就站出来去加大一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数额。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好人终有好报,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

分析计算存货周转率这个指标时,要将存货跌价准备加回去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我们在分析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时,如果存货在年中计提了跌价准备,那么在计算这个指标时,要将跌价准备加回去,否则,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可能会告诉大家一个错误的信息。比如,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仓库里存放的食品由于保管不善,部份受潮发霉,出于谨慎性考虑,那么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如食品价值2000万元,计提了10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相当于存货一下少了一半,那存货周转率一下就快了,存货周转天数一下就变少了。这是好事么,显然不是,实际上该企业的存货变得更糟糕了。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可能只是单纯的一个会计数字游戏而已。 查看全部
我们在分析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时,如果存货在年中计提了跌价准备,那么在计算这个指标时,要将跌价准备加回去,否则,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可能会告诉大家一个错误的信息。比如,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仓库里存放的食品由于保管不善,部份受潮发霉,出于谨慎性考虑,那么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如食品价值2000万元,计提了10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相当于存货一下少了一半,那存货周转率一下就快了,存货周转天数一下就变少了。这是好事么,显然不是,实际上该企业的存货变得更糟糕了。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可能只是单纯的一个会计数字游戏而已。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或权益乘数)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或权益乘数)。我们看到,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受制于三个基本因素: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企业较高的获利水平或是来自于高的销售净利率,或是来自于高的总资产周转率,或是较高的财务杠杆,当然也许是三者兼有。

表面上看起来,肯定是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我们还是要留个心眼,如果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有大量有息负债,这类企业在该指标上的优秀背后就隐藏着风险,去杠杆时风险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因此,要警惕有大量有息负债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

当然,有的企业之所以拥有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财务杠杆中有大量的无息负债,相当于投入资本不多,但依靠自身强势地位,借用了大量的上下游资金进行经营,这是企业竞争力强大的表现,这类企业没有利息吞噬利润的后顾之忧,可以运用更高的财务杠杆,从而此类公司可以拥有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享受更高的估值。但在这类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也要警惕上下游“挤兑”的风险。

高杠杆是个双刃剑,放大了盈利能力,但也增加了企业风险,企业破产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账面利润,而是因为资金链紧张,所以需要关注企业负债水平,尤其是有息负债水平。 查看全部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或权益乘数)。我们看到,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受制于三个基本因素: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企业较高的获利水平或是来自于高的销售净利率,或是来自于高的总资产周转率,或是较高的财务杠杆,当然也许是三者兼有。

表面上看起来,肯定是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我们还是要留个心眼,如果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有大量有息负债,这类企业在该指标上的优秀背后就隐藏着风险,去杠杆时风险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因此,要警惕有大量有息负债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

当然,有的企业之所以拥有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财务杠杆中有大量的无息负债,相当于投入资本不多,但依靠自身强势地位,借用了大量的上下游资金进行经营,这是企业竞争力强大的表现,这类企业没有利息吞噬利润的后顾之忧,可以运用更高的财务杠杆,从而此类公司可以拥有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享受更高的估值。但在这类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也要警惕上下游“挤兑”的风险。

高杠杆是个双刃剑,放大了盈利能力,但也增加了企业风险,企业破产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账面利润,而是因为资金链紧张,所以需要关注企业负债水平,尤其是有息负债水平。

利用"预计负债"操纵利润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利用"预计负债"操纵利润】只要上市公司有官司在身,就有扭亏为盈的办法。比如在亏损年度,通过“大洗澡”,想尽办法对未决诉讼计提所谓的"预计负债",反正亏,就亏大点。这不,*ST巴士2019年营收仅2127.4万,但它被冲回了5个多亿的"预计负债",计入营业外收入,实现归属净利润5.2亿,成功扭亏为盈。 查看全部
【利用"预计负债"操纵利润】只要上市公司有官司在身,就有扭亏为盈的办法。比如在亏损年度,通过“大洗澡”,想尽办法对未决诉讼计提所谓的"预计负债",反正亏,就亏大点。这不,*ST巴士2019年营收仅2127.4万,但它被冲回了5个多亿的"预计负债",计入营业外收入,实现归属净利润5.2亿,成功扭亏为盈。

为什么每年都有不少上市公司商誉爆雷现象?

fnrygkin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为什么每年都有不少上市公司商誉爆雷现象?它的根源是什么?】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借壳上市行为是其根源。为了降低并购风险,业绩承诺被越来多地被运用。这样就坏事了,被并购方肯定想要一个并购高价,就很可能作出一个脱离实际的高业绩承诺,如此,并购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反而遭到了破坏,最终会造成二个恶果:第一,如果被并购方在三年内完不成业绩承诺,商誉就要爆雷减值;第二,被并购方为了达到业绩承诺,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尽管在三年内通过这些手法达到了业绩承诺,但第四年后,利润就可能一路下滑,最终还是要造成商誉爆雷减值。只有被并购方属于真正的好企业,估价又合理,才能避免商誉爆雷现象。 查看全部
【为什么每年都有不少上市公司商誉爆雷现象?它的根源是什么?】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借壳上市行为是其根源。为了降低并购风险,业绩承诺被越来多地被运用。这样就坏事了,被并购方肯定想要一个并购高价,就很可能作出一个脱离实际的高业绩承诺,如此,并购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反而遭到了破坏,最终会造成二个恶果:第一,如果被并购方在三年内完不成业绩承诺,商誉就要爆雷减值;第二,被并购方为了达到业绩承诺,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尽管在三年内通过这些手法达到了业绩承诺,但第四年后,利润就可能一路下滑,最终还是要造成商誉爆雷减值。只有被并购方属于真正的好企业,估价又合理,才能避免商誉爆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