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聊聊估值(续)15倍市盈率如何确定

看到好文KUGA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09-06  唐朝  唐书房



昨天发了《聊聊估值(下)》之后,有朋友留言问:老唐,你为什么说15倍市盈率接盘侠一定会来,这个15是如何确定的?——好问题。



1955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被问过类似的问题,那是美国国会证券市场委员会的一次调查询证,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市场著名专家到场接受咨询。

一名国会议员问:“尊敬的格雷厄姆先生,当您发现了某个特殊的情形,并且您仅凭臆想判断你可以用10美元买下,而它是价值30美元的,于是你买进一些。但只有当许许多多其他的人,认为它确实价值30美元的时候,您才能实现您的利润。这个其他人认为它价值30美元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是做宣传呢?还是什么别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种廉价的股票发现自己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就和如何断定接盘侠一定会在15PE来临一样,都是关于价值回归原理的疑问。格雷厄姆当时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样神奇。但是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达到它的价值。”

就这个答案而言,格老要么并不乐意解释,要么可能当时也没想透彻,仅仅是依赖于历史的统计。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追究格老究竟是懒得说,还是因为自己也没想通。



今天,我们来理解这个已经不难。

首先,我们知道资本具有逐利的天性,正所谓金钱永不眠,永远在寻找回报率更高的资产;如果将世界上的资本看成一个总体的话,它最不愿意存在的形态就是:现金——因为现金不产生任何收益;



其次,市盈率实际上就是回报率的1倒数,20倍市盈率的意思就是回报率为5%,15倍市盈率表示企业赚回的利润是你投资金额的6.67%。如果存款赚2.5%,国债赚4%,资本会弃存款投国债,推高国债的价格。同样,如果国债100%确定赚4%,股权70%确定赚10%,资本就会弃国债投股权,推高股权的价格,直至股价上涨至回报率从10%回落至4%/70%≈5.7%为止;



最终,我们会发现,若是信息对所有人都免费而透明,自然而然,资本的逐利性会瞬间将所有资产的回报率拉至同等位置。就好比若工商银行有两款条件一模一样的存款,一个利率为3%,一个利率为4%,无需任何知识,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存4%的(因而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存在)。



然而,讯息终究是有成本、有价值、有门槛的,这个世界永远也做不到信息对所有人透明。否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昨晚八点二十就实现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这个“回报率拉至(经风险加权调整后的)同等位置”的过程,得以慢慢实现,体现在市场里,就是或快或慢地上涨。当然,若是低收益资产,这个过程是反过来的,或快或慢的下跌过程。



这就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并不神奇,就是围绕着无风险回报率上下波动的过程。无风险回报率就好像是一根引力棒,它的位置决定着资产价格的整体趋势。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加息利空、降息利好说辞的来源:提高无风险回报率,会打压资产价格;降低无风险回报率,就会提升资产价格。如同5%回报率的永续债券,如果今天存款利率提升为10%,那么这个面值100的债券,价格至少要跌过50元,才会产生吸引力一样。



利润真实的资产,15倍-20倍PE一带,提供着5%-6.67%的回报率,只要无风险回报率低于此数,接盘侠一定会出没。无风险利率低于此数越多,接盘侠出现的概率越高。这是资本天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律——信心就来自于此。

  查看全部
2016-09-06  唐朝  唐书房



昨天发了《聊聊估值(下)》之后,有朋友留言问:老唐,你为什么说15倍市盈率接盘侠一定会来,这个15是如何确定的?——好问题。



1955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被问过类似的问题,那是美国国会证券市场委员会的一次调查询证,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市场著名专家到场接受咨询。

一名国会议员问:“尊敬的格雷厄姆先生,当您发现了某个特殊的情形,并且您仅凭臆想判断你可以用10美元买下,而它是价值30美元的,于是你买进一些。但只有当许许多多其他的人,认为它确实价值30美元的时候,您才能实现您的利润。这个其他人认为它价值30美元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是做宣传呢?还是什么别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一种廉价的股票发现自己的价值呢?”

这个问题就和如何断定接盘侠一定会在15PE来临一样,都是关于价值回归原理的疑问。格雷厄姆当时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样神奇。但是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达到它的价值。”

就这个答案而言,格老要么并不乐意解释,要么可能当时也没想透彻,仅仅是依赖于历史的统计。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追究格老究竟是懒得说,还是因为自己也没想通。



今天,我们来理解这个已经不难。

首先,我们知道资本具有逐利的天性,正所谓金钱永不眠,永远在寻找回报率更高的资产;如果将世界上的资本看成一个总体的话,它最不愿意存在的形态就是:现金——因为现金不产生任何收益;



其次,市盈率实际上就是回报率的1倒数,20倍市盈率的意思就是回报率为5%,15倍市盈率表示企业赚回的利润是你投资金额的6.67%。如果存款赚2.5%,国债赚4%,资本会弃存款投国债,推高国债的价格。同样,如果国债100%确定赚4%,股权70%确定赚10%,资本就会弃国债投股权,推高股权的价格,直至股价上涨至回报率从10%回落至4%/70%≈5.7%为止;



最终,我们会发现,若是信息对所有人都免费而透明,自然而然,资本的逐利性会瞬间将所有资产的回报率拉至同等位置。就好比若工商银行有两款条件一模一样的存款,一个利率为3%,一个利率为4%,无需任何知识,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存4%的(因而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存在)。



然而,讯息终究是有成本、有价值、有门槛的,这个世界永远也做不到信息对所有人透明。否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昨晚八点二十就实现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这个“回报率拉至(经风险加权调整后的)同等位置”的过程,得以慢慢实现,体现在市场里,就是或快或慢地上涨。当然,若是低收益资产,这个过程是反过来的,或快或慢的下跌过程。



这就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并不神奇,就是围绕着无风险回报率上下波动的过程。无风险回报率就好像是一根引力棒,它的位置决定着资产价格的整体趋势。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加息利空、降息利好说辞的来源:提高无风险回报率,会打压资产价格;降低无风险回报率,就会提升资产价格。如同5%回报率的永续债券,如果今天存款利率提升为10%,那么这个面值100的债券,价格至少要跌过50元,才会产生吸引力一样。



利润真实的资产,15倍-20倍PE一带,提供着5%-6.67%的回报率,只要无风险回报率低于此数,接盘侠一定会出没。无风险利率低于此数越多,接盘侠出现的概率越高。这是资本天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律——信心就来自于此。

 

3、聊聊估值(下)绝对估值

看到好文KUGA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09-05  唐朝  唐书房



上回说到,单纯“炒”股的话,知道相对估值的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它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100%确定3年后还本的债券,年息为5%,面值为100元,如果你想获得10%的回报率,这个债券多少钱你会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模型。



怎么算呢?第一年末,你会得到5元;第二年末,你又会得到5元钱;第三年末,你会得到105元;这个债券总共回收的现金是5+5+105=115元,要价115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除非脑壳进水。你拿今天的115换未来三年陆续拿回来的115,这属于有病。



多少钱才值得买呢?首先因为是100%确定3年后还本,所以,我们不考虑风险问题。在你期望获得10%的年回报的情况下,第一年末的5元值多少钱呢?值5/(1+10%)≈4.55元,这个计算的含义是,如果现在给我4.55元,然后假如工商银行有一个10%利率的存款,我存进去,一年后我就可以连本带息得到5元,因而在10%的收益率要求下,一年后的5元等价于现在的4.55元。

同样,第二年末的5元,就等于5÷(1+10%)÷(1+10%)=4.13元。原理是将第二年末的5元,等于第一年末4.55元,然后第一年末的4.55又等于现在的4.13元。

同理,第三年末的105元,就等于105÷(1+10%)÷(1+10%)÷(1+10%)=78.89元,含义同样,现在你给我78.89元,我去存年收益10%的存款,三年后同样能拿到105元,因此在10%的收益率假设下,三年后的105元就等价于今天的78.89元。

综上所述,如果我想获得10%的回报,这张债券我最高出价只能是4.55+4.13+78.89=87.57元。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就叫做现金流折现,而这个10%就叫折现率。

它的逻辑非常清晰,这张债券全部生命周期里(三年),带给我的全部现金流是三年内的利息15元,加上三年后还本100元,合计115元,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它的价值就是87.57元。估值结束。

然而很遗憾,股市里可没有这么纯正的投资品



股市的难题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之说;其次,公司经营利润可不一定和债券利息一样,全是白花花的现金,有些利润可能是会计做账作出来的,是欠条,水中花镜中月;再次,即便是含(现)金量十足的利润,但公司也不能像债券利息一样全部给你,它经常还要投钱进去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需要资本再投入;最后,公司每年赚多少钱可没人给你打保票。

这四个难题,就造成了股票无法象债券一样清晰的计算出来一个准确的价值,这才是“估值”的“估”字的含义。估值第一定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所谓估值,都是逗你玩儿。



怎么解决呢?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一说,我们的
“本”就得依赖下一位接盘侠出价才能拿回来。接盘侠在什么价格“一定”会来,这是股市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个确定了,我们的“本”才能保住,避免了我们想别人的“息”,别人谋走了我们的“本”;



其次,公司的利润要区分是真赚钱(现金)了,还是只赚账上数字。如果只是账上数字,你还得估算它何时变成钱,能变成多少钱;



再次,如果你计算出公司创造出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数字,由于这利润也不能分光,公司可能还要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我们还需要去厘清,哪些投入是维持现有获利能力必须耗费掉的钱,哪些是为了扩大获利能力的新投资对于维持现有获利能力的钱,我们将它当做费用处理(就叫维持费吧)。每年获取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里,减去维持费,剩下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最后,把每年能创造出来的自由现金流,加上你计算的接盘侠会给的钱,一起按照你想要的回报率(折现率),按照不同年限收到的钱分别折现后加总,就得到了这个公司的估值。



讨厌的“但是”来了——

由于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估算,既没有国务院文件规定,也没有银行担保,所以我们还需要给这个估值打个折扣,算成你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风险溢价)。终于,你可以下手的价格,出来了。



除了你要求的折现率是个确定的数字以外(你可以任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N位,只是折现率越高,显然自己能出的价格就越低,买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的东西都是变量:①接盘侠出价;②利润真假;③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它几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多,可能还有波动);④折扣。这四个变量+折现率,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估值”的不同。

赔钱的投资决定,一定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

①过高的估计了接盘侠出价,被自己的乐观骗;

②将假利润当做了真利润,被公司会计骗;

③高估了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被自己的乐观骗;

④折扣要求太少,被不确定性骗。

不容易吧?本来就不容易。谁说投资赚钱容易,那一定是骗你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Investing  is  simple,but  not  easy

要赚钱的投资决策,一定是

①保守估计接盘侠的出价;

②仔细甄别真假报表利润;

③确认自己能够“大体”估算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④至少留出30%以上折扣。

当然,虽然不容易,但也很简单,比如老唐就多次在雪球说过,我的估值法很简单,两句话: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我就会买;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

这里代表着:

①三年内有机会在15倍市盈率水平交给接盘侠;

②能确认利润为真;

③能大体预测出三年后的利润水平;

④留有一定的折扣,实际上三年能赚百分之五六十就已经满意了。

以天朝股市的特性,

①概率实在是太大了,常常有惊喜。难点在②,但最难是③。


认真读财报——解决②

理解企业、选择那些至少能看清楚三年以后净利润水平的企业——解决问题③,这没有捷径,凡是说有捷径的,要么傻要么坏。


然后嘛,简单了,傻傻地等个便宜价格,再待其远高于15pe的合适时机将筹码交给接盘侠。重复。

这就是笨笨夹头(价投)投资生活的全部。

  查看全部
2016-09-05  唐朝  唐书房



上回说到,单纯“炒”股的话,知道相对估值的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它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100%确定3年后还本的债券,年息为5%,面值为100元,如果你想获得10%的回报率,这个债券多少钱你会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模型。



怎么算呢?第一年末,你会得到5元;第二年末,你又会得到5元钱;第三年末,你会得到105元;这个债券总共回收的现金是5+5+105=115元,要价115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除非脑壳进水。你拿今天的115换未来三年陆续拿回来的115,这属于有病。



多少钱才值得买呢?首先因为是100%确定3年后还本,所以,我们不考虑风险问题。在你期望获得10%的年回报的情况下,第一年末的5元值多少钱呢?值5/(1+10%)≈4.55元,这个计算的含义是,如果现在给我4.55元,然后假如工商银行有一个10%利率的存款,我存进去,一年后我就可以连本带息得到5元,因而在10%的收益率要求下,一年后的5元等价于现在的4.55元。

同样,第二年末的5元,就等于5÷(1+10%)÷(1+10%)=4.13元。原理是将第二年末的5元,等于第一年末4.55元,然后第一年末的4.55又等于现在的4.13元。

同理,第三年末的105元,就等于105÷(1+10%)÷(1+10%)÷(1+10%)=78.89元,含义同样,现在你给我78.89元,我去存年收益10%的存款,三年后同样能拿到105元,因此在10%的收益率假设下,三年后的105元就等价于今天的78.89元。

综上所述,如果我想获得10%的回报,这张债券我最高出价只能是4.55+4.13+78.89=87.57元。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就叫做现金流折现,而这个10%就叫折现率。

它的逻辑非常清晰,这张债券全部生命周期里(三年),带给我的全部现金流是三年内的利息15元,加上三年后还本100元,合计115元,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它的价值就是87.57元。估值结束。

然而很遗憾,股市里可没有这么纯正的投资品



股市的难题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之说;其次,公司经营利润可不一定和债券利息一样,全是白花花的现金,有些利润可能是会计做账作出来的,是欠条,水中花镜中月;再次,即便是含(现)金量十足的利润,但公司也不能像债券利息一样全部给你,它经常还要投钱进去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需要资本再投入;最后,公司每年赚多少钱可没人给你打保票。

这四个难题,就造成了股票无法象债券一样清晰的计算出来一个准确的价值,这才是“估值”的“估”字的含义。估值第一定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所谓估值,都是逗你玩儿。



怎么解决呢?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一说,我们的
“本”就得依赖下一位接盘侠出价才能拿回来。接盘侠在什么价格“一定”会来,这是股市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个确定了,我们的“本”才能保住,避免了我们想别人的“息”,别人谋走了我们的“本”;



其次,公司的利润要区分是真赚钱(现金)了,还是只赚账上数字。如果只是账上数字,你还得估算它何时变成钱,能变成多少钱;



再次,如果你计算出公司创造出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数字,由于这利润也不能分光,公司可能还要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我们还需要去厘清,哪些投入是维持现有获利能力必须耗费掉的钱,哪些是为了扩大获利能力的新投资对于维持现有获利能力的钱,我们将它当做费用处理(就叫维持费吧)。每年获取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里,减去维持费,剩下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最后,把每年能创造出来的自由现金流,加上你计算的接盘侠会给的钱,一起按照你想要的回报率(折现率),按照不同年限收到的钱分别折现后加总,就得到了这个公司的估值。



讨厌的“但是”来了——

由于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估算,既没有国务院文件规定,也没有银行担保,所以我们还需要给这个估值打个折扣,算成你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风险溢价)。终于,你可以下手的价格,出来了。



除了你要求的折现率是个确定的数字以外(你可以任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N位,只是折现率越高,显然自己能出的价格就越低,买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的东西都是变量:①接盘侠出价;②利润真假;③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它几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多,可能还有波动);④折扣。这四个变量+折现率,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估值”的不同。

赔钱的投资决定,一定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

①过高的估计了接盘侠出价,被自己的乐观骗;

②将假利润当做了真利润,被公司会计骗;

③高估了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被自己的乐观骗;

④折扣要求太少,被不确定性骗。

不容易吧?本来就不容易。谁说投资赚钱容易,那一定是骗你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Investing  is  simple,but  not  easy

要赚钱的投资决策,一定是

①保守估计接盘侠的出价;

②仔细甄别真假报表利润;

③确认自己能够“大体”估算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④至少留出30%以上折扣。

当然,虽然不容易,但也很简单,比如老唐就多次在雪球说过,我的估值法很简单,两句话: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我就会买;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

这里代表着:

①三年内有机会在15倍市盈率水平交给接盘侠;

②能确认利润为真;

③能大体预测出三年后的利润水平;

④留有一定的折扣,实际上三年能赚百分之五六十就已经满意了。

以天朝股市的特性,

①概率实在是太大了,常常有惊喜。难点在②,但最难是③。


认真读财报——解决②

理解企业、选择那些至少能看清楚三年以后净利润水平的企业——解决问题③,这没有捷径,凡是说有捷径的,要么傻要么坏。


然后嘛,简单了,傻傻地等个便宜价格,再待其远高于15pe的合适时机将筹码交给接盘侠。重复。

这就是笨笨夹头(价投)投资生活的全部。

 

2、聊聊估值(上)相对估值

看到好文KUGA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估值,就是估算一下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股票大概值多少钱的意思。投机需要估值,投资也需要估值。投机的估值,侧重于卖,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可以脱手;投资的估值,侧重于买,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买下来划算。



有些人的估值是数据和推理,有些人的估值是经验和感觉。当然,也有些人所谓的估值是跳进去以后的自我安慰,偶然自慰一下可以,自慰多了,铁定会招来镰刀凌迟大法,成功地被割掉韭菜根,黯然离去。

为了在市场里活着,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无论是经验还是推理,都需要知道一些估值的方法,或者用来赚钱,或者用来壮胆。估值的书籍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总体来说,只有两大类: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

所谓相对估值,简单的说,就是给目标公司(就是你要估值的对象)找一家可比公司做参照物,依照可比公司的市值与X之比,得出一个系数,然后套用在目标公司上,得出一个目标公司值多少钱的结论。

这个X有很多,常见的有市值/盈利之比,得出市盈率PE;市值/净资产,得出市净率PB(大陆之外,习惯叫市账率,就是市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值);市值/销售额,得出市销率PS;市值与经营现金流净额之比,得出市现率PC;市值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芒格说Ebit是坨屎)之比,得出市屎率;市值与屁股之比,得出市屁率PP,错了,没市屁率,这条负责搞笑……

总之,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可比公司市值与它的任何财务数据相比,得出一个可比公司的PX(劈叉),然后用这个劈叉乘以目标公司的该项财务数据,得出一个目标公司的“应该有的市值”,然后与现有市值相比,来表达是否低估或者高估。

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推到尽,相对估值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既然给张三这个价钱,一定有他的道理;李四跟张三长得很像,也应该值这么多钱。

因此,相对估值法起效的条件有三

1)市场给张三这个价格,真的有它的道理,而不是一时癫痫发作;

2)李四跟张三真的长得很像,而不是你眼花了,误拿张飞做貂蝉的对象。也就是确认你的选的可比公司真的“可“比;

3)你的估值说辞,别人乐意信。乐意信嘛,原因很多,比如你的文章写的很出彩、你是很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刚好有人需要这个估值故事……等等。


以上三个条件满足,相对估值法就会起效,在A股市场里,这种估值法很有市场的,最常见的就是所谓板块联动效应,即他家挖煤的,我家也挖煤的,他涨凭什么我不涨,这基本就算市屁率了,挺有用的,反正市场不缺人信。

炒股的话,关于估值的知识,知道上面这些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然后通过总数和我要付出的金钱对比,看划算不划算。

详细情况嘛,等老唐想起来了,又扯  ……

  查看全部


估值,就是估算一下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股票大概值多少钱的意思。投机需要估值,投资也需要估值。投机的估值,侧重于卖,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可以脱手;投资的估值,侧重于买,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买下来划算。



有些人的估值是数据和推理,有些人的估值是经验和感觉。当然,也有些人所谓的估值是跳进去以后的自我安慰,偶然自慰一下可以,自慰多了,铁定会招来镰刀凌迟大法,成功地被割掉韭菜根,黯然离去。

为了在市场里活着,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无论是经验还是推理,都需要知道一些估值的方法,或者用来赚钱,或者用来壮胆。估值的书籍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总体来说,只有两大类: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

所谓相对估值,简单的说,就是给目标公司(就是你要估值的对象)找一家可比公司做参照物,依照可比公司的市值与X之比,得出一个系数,然后套用在目标公司上,得出一个目标公司值多少钱的结论。

这个X有很多,常见的有市值/盈利之比,得出市盈率PE;市值/净资产,得出市净率PB(大陆之外,习惯叫市账率,就是市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值);市值/销售额,得出市销率PS;市值与经营现金流净额之比,得出市现率PC;市值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芒格说Ebit是坨屎)之比,得出市屎率;市值与屁股之比,得出市屁率PP,错了,没市屁率,这条负责搞笑……

总之,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可比公司市值与它的任何财务数据相比,得出一个可比公司的PX(劈叉),然后用这个劈叉乘以目标公司的该项财务数据,得出一个目标公司的“应该有的市值”,然后与现有市值相比,来表达是否低估或者高估。

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推到尽,相对估值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既然给张三这个价钱,一定有他的道理;李四跟张三长得很像,也应该值这么多钱。

因此,相对估值法起效的条件有三

1)市场给张三这个价格,真的有它的道理,而不是一时癫痫发作;

2)李四跟张三真的长得很像,而不是你眼花了,误拿张飞做貂蝉的对象。也就是确认你的选的可比公司真的“可“比;

3)你的估值说辞,别人乐意信。乐意信嘛,原因很多,比如你的文章写的很出彩、你是很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刚好有人需要这个估值故事……等等。


以上三个条件满足,相对估值法就会起效,在A股市场里,这种估值法很有市场的,最常见的就是所谓板块联动效应,即他家挖煤的,我家也挖煤的,他涨凭什么我不涨,这基本就算市屁率了,挺有用的,反正市场不缺人信。

炒股的话,关于估值的知识,知道上面这些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然后通过总数和我要付出的金钱对比,看划算不划算。

详细情况嘛,等老唐想起来了,又扯  ……

 

1、股票的本质

看到好文KUGA • 0 个评论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09-03  唐朝  唐书房



中文里的股票,是两个字:股、票。它代表了两种属性:股权的属性和交易票据的属性。

对于股权属性而言,投资于股权与自办企业一样,都是一种资本投入行为,直接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提升社会生产力。它可预测性相对较强,且对该行业了解越深,预测的可靠性越强。

在这个领域里,体现为姜越老越辣,内行优于外行的特点。当然,也有由于市场环境突变等因素导致的预测失误,正如各行各业每天都有人关门大吉一样。投资者在这个领域里,主要靠尽可能多的了解行业和企业,加上预留安全边际和适度分散来应对。

由于上市公司整体来看,属于国民经济中相对较好的部分,加上赌徒众多,常常将企业价值极度向下扭曲至重置成本以下(或向上夸张性扭曲至引诱企业家退休的状态),投资者若坚持安全边际、适度分散的理念,在自己了解的行业范围内股权投资,长期看,是大概率赢的事儿。

尤其是,越是所谓不适合价值投资、赌徒众多、追逐概念、忽略企业价值的市场,越是增加了股权投资的赢面。代价呢,就是常常发现今天有人会扔下1000元现钞非要买你手头的1克黄金,明天他们又拿着2克黄金来换你的百元现钞。更多的时候,他们之间莫名其妙的换来换去,居然常有靠这种莫名其妙的交换而成为巨富者。这很容易导致你夜深人静时,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一笑)。

当其作为交易票据时,其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一只股票的供求关系,又由市场所有参与者对其的预期决定。如果将每一毛钱都看成背后某人投出的选票,则更多人认为其会涨,就会产生求,导致股价上涨。反之,更多人认为其会跌,就会产生供,导致股价下跌。

凯恩斯有个经典的选美理论,说选美大赛中的赢家,不是你眼中最美的,而是大部分投票者眼中最美的。所以,要想猜中,你必须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美(有点绕哇?)然后跟他们站在一边。这就是所谓的跟随市场、跟随趋势。这种投票模式决定了:某段时间内,大多数人是对的=对的人是大多数=你是对的,你就是大多数=大多数本就是由对的人组成的(晕-但理解了这个,就知道了如何面对股神遍地飞的时间段)。

预测其他人的想法,毫无疑问是一件难度高上天事儿。前天晚上,有位朋友(也在雪球)发微信给我,转了一篇分析股灾里政府高层想法的文章,问老唐怎么看。老唐回答大致说,同床共枕二十多年的老婆,老唐也不见得能随时猜出她的想法,更别说以诡诈著称的、从来没有一起吃过饭喝过酒的政治家群体了。朋友笑了。是的,牛顿的那句“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表达的就是,别人的心思很难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笑开怀)。

猜测其他人的想法及投票可能,也有很多分析工具,宏观的、微观的、技术图形的、甚至易经八卦道家兵法物理定律电化学黄大仙观音大士普贤菩萨……。如同赌马会分析天气情况,骑师水平,马匹状态,赌球要分析球员状态,裁判偏向,球场熟悉程度,赌21点,也要计算大小牌的概率等等。这些分析,对于提高猜对的概率,很可能是真有帮助的。

但,必须必须记住的,不能被自己使用的某种工具蒙蔽了。无论工具多么高大上,它都是要去猜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投票方向。哪怕你用观音大士,保不齐仙界也有阻碍他猜中普贤菩萨内心想法的仙术。别忘了,你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你猜他们,他们猜你,你根据他们的行动而行动,他们也根据你的行动而行动……一个无限循环(再笑)。

因此,猜心思大法,重要的有三点:1)能大概率正确(超过50%)预测他人投票行为的工具;2)知道该种工具在何种状态下,代表预测出错。出错时,有决心、有能力止损认错;3)永远不押全部赌注在一个预测上(同股权投资者的适度分散)。

股和票,两种属性,两种参与者,两种模式,两种心态。股模式参与者,大部分时间要对付的是自己蠢蠢欲动的欲望,需要保持落寞的、无聊的、孤独的状态。只有在极少数市场极度向下或向上扭曲的状态,才可能出来兴奋一把。

而票模式参与者,则相反。在任何时间里,都有大多数人是对的,是可以津津乐道其正确判断是如何如何作出来的。这里的任何时间,包括极度扭曲状态。在极度扭曲状态,股模式参与者也参与投票。因此,几乎在任何时间段,票模式的胜利者总是大多数。

唯一不同的是,如果象雪球今天的大party一样,年年举行全球赢家大聚会的话,股模式可能始终是那几张无趣的老脸,而票模式则很可能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新偶像。



补充:

一、股票赚的什么钱?谈谈我对股票的理解

蚝油    来自雪球    发布于    2017.06-27  21:31

股票赚钱的三种来源:1.赚宏观经济增长的钱,2.赚优秀公司的钱,3.赚市场先生的钱。要理解这三点,先要理解股票的本质。

一股股票即代表了持有人对上市公司的一份所有权,自然人持有了股票,就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只分配公司利润,通俗的讲,就是甩手老板,不做事,只收钱。我时常感慨,世界上还有如此好的事情,只需动动手指,随便买支股票,就化身成为传说中令人羡慕的甩手老板。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买入股票后,不把自己当甩手老板,今天买,明天卖,幻想着刺激的“一夜情”,顶多炒个短线,赚一个涨停就卖,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理解并接受股票作为股权的本质并不困难,试想一家小公司并不公开上市,现在100万卖出10%的股份,并且不能再转手交易,那么这10%股份的持有者是不是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老板之一。和朋友合伙注册一家宠物店,分别出资60%和40%,并全程雇佣店长、店员打理生意,出资人不参与日常经营,只做关键决策(投票权)和收钱(利润索取权)。上市公司股东、小公司老板和宠物店合伙人在权力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份额,理解这一点是理解股票本质的关键。巴菲特买富国银行股票时说道,持有富国银行10%的股份,就相当于拥有了富国银行10%规模的生意。

把自己持有的股票当自己的生意看待,就是股票本质的直接体现。    我认为一名投资人应当将股票的交易性当做一种便利,而不是将交易当做利润的来源,也就是最简单的(实际上是最难的)

投资公司,将股票当做资产的思考路径和思路:

1. 公司所在行业及行业特点,公司业务构成及主营业务;

2. 翻看五年以上的财务报表,公司资产负载结构,利润水平以及现金流状况;

3. 尽可能长的查看公司的历史估值,并对比同行业估值;

4. 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5. 公司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6. 按照某种合理的估值方式,当前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

7. 最坏的情况下,会亏损多少。



二、关于股价的天真错觉

蚝油    来自雪球    修改于07-01  22:37

我记得我在刚入市的时候,买股票不看别的,就看股价,打开K线一看,图形很“漂亮”,于是在5分钟内(甚至更短)就做出了买入的决定,我很得意这样都不赔光的运气。关于股价的认知,即使是专业投资者甚至大学教授也难以被错觉愚弄,我自己也曾经因为其中的个别原因而买入股票,并赔了钱。这里,我列举了四种常见,但却十分危险的想法,一来告诫新鲜韭菜,二来时刻提醒自己。

1、股价已经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

这个理由,我敢打赌,是很多人买入股票的直接理由。暴风集团自2016年4月的最高价114.98元一路下跌,跌去了一大半,跌到50多元一股时,肯定有不少人一边买入一边喊着“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不可能再跌了”,可能还要配合上“已经跌了这么多,反弹在即”。事实上,从成交量上可以看出来,确实有不少人在暴风集团跌去一半时买入。而不少在高位100元持有的人,在犹豫是否割肉兑现损失之前,肯定也在心中默念“不可能再跌了”,如果他凭借合理的逻辑来评估暴风集团的价值并选择卖出,而不是靠一个错觉来幻想反弹,那么他将少亏不少钱。暴风集团跌到50元,又跌到40元,跌到30元时有人喊“大家快卖,我在下面抄底”,“庄家吸筹完毕,马上拉升”,然而这个富有戏剧性的暴风集团股价给听信“不可能再跌了”的散户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暴风集团继续下跌,跌到23元。已经跌去了80%,从114元跌到23元的暴风集团还会跌吗,但是9倍多的市净率,和几乎为0的净利润,也许有一天真会跌到5元,到时候暴风集团将是“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不可能再跌了”的完美教材。

2、已经涨了这么多,不可能再涨了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因为当股价达到一定程度,大大超过了内在价值的时候,即使再涨,也是十分危险的刀口舔血。但对于格力电器这样的大牛股来说,抱有这样的想法,会让你错失一生一次的致富机会。

若你有幸在06年以复权价100元的价格买入格力电器,当分红再投入的复权价翻倍到200元时,你心中多半有声音在悄悄说“已经翻倍了,不可能再涨多少了”,你听信了这个声音,并且卖出股票,落袋为安。这种做法似乎合情合理,毕竟很难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上赚到100%。然而,如果不是被这种价格绝对涨幅感觉所迷惑,而是持续跟踪格力电器的基本面,并且分红再投入,那么你将会获得10倍,20倍,直到50倍的收益。如果06年你有10万块买入格力,持有到今天,那么你将拥有560万。类似于格力的股票还有万科,茅台,伊利,云南白药等等。如果你期望抓住这样的机会,那么就不要被股价的涨幅所迷惑,重要的是对真正优秀公司的把握,并且长期持有。所有伟大的投资都来自于长期的持有,而不是赚个50%,100%就卖出。当然,道理谁都懂,但知易行难。

3、只要我不卖,迟早能涨回来

买入股票,股票跌了,被套了,又跌了,被深套,于是就开始装死,美其名曰:短线变长线。我相信很多散户都常常经历上述过程,内心的折磨与挣扎只有自己知道:我不卖,亏损就只是账面亏损,迟早有一天能涨回来。

如果内心做出这样的死守等涨回来的觉悟,思考过程是这样的:这家公司经营状况依然良好,营业成本已经连续降低了10%,产品占据该行业的40%份额,而市场从一个省扩展到了5个省,并且扩展效果十分理想,未来将继续开拓全国市场,虽然股价一直在跌,但每股收益却上涨了30%,不出意外未来将会更好,股价越低越有投资价值,我不会卖出,等待市场价值发现。这样的思考过程,内心是平静的,只要对公司的分析没有出错,价值发现,价值回归是迟早的事。

或者是这样:被套30%(甚至更多),我不管了,迟早牛市要涨回来;看图形,已经形成铁底了,一旦成交量突破,就开启了上涨空间;庄家洗盘建仓这么久,我不信他不拉升,拉三个涨停我就解套了;现在是二八行情,风口迟早要过来,XX概念这么好的题材,不涨可惜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内心惶惶不安,就像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

股价能不涨回来,不是你想迟早能涨回来,就能涨回来的。抱有这种危险的想法基本等同于纯粹的唯心主义,就像飞机出事,在坠毁的过程中,闭眼祈祷耶稣能出手相助化危为安一样。不过A股的危险之处就在于这种纯粹的唯心主义常常有效,一只跌去50%的垃圾股在几经炒作后不但涨了回来,还翻倍,这一过程形成了反馈,让韭菜更加坚定的相信迟早能涨回来,但有多少人真的等来了股价涨回来,甚至还赚了钱呢?

4、只要股价涨到10元,我就卖出

为卖出价格设定一个精确的数值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怎么可能把卖出的依据定为一个价格呢?

你花15元买入了一只股票(买入依据可能是XX概念,XX题材,双底,庄家建仓等等),然后股价一路下跌,跌到了7元,这时候内心备受煎熬,可能意识到亏损已成定局,本能的希望股价涨到10元,我就卖出,少亏损一点。这只股票很“体贴”,确实涨到了9.8元,然而你并没有卖出减少亏损,因为离10元还差2毛。然而上天的仁慈总是有限度了,9.8元就是反弹的最高点,之后一路继续下跌,跌到5元,因为常年亏损,挂上ST,只能财务造假,最后被查退市,紧接着就是20个跌停,想想就不寒而栗,仅仅是因为自己定下的卖出价格。

第二种情况会让人稍微舒服一些。你听朋友建议,花8元一股买入了某只股票,你想涨到10元就卖出,赚25%相当不错了。这个股票很争气,没过多久就涨到了10元,于是你开开心心的卖出,赚取2元利润,所谓“落袋为安”。然而,另你没想到的是,这只股票比你想象的要争气10倍,从你卖出后,一路继续上涨,涨到15元,20元,40元,80元,错过了赚10倍的成功投资,同样仅仅是因为定下的卖出价格。

什么时候应该卖出股票,决定因素绝不会是一个孤立的价格,真正合理的卖出依据,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价格大大高估;公司发生根本性向坏;发现了更有价值的股票。

如果花时间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卖,而不是简单的定个价格,你可能不会更富,但至少不会更穷。(关于股价的错觉,彼得林奇在他的书里面列举十几种,当初读到林奇的教诲,真是相见恨晚如醍醐灌顶啊[哭泣])

  查看全部
2016-09-03  唐朝  唐书房



中文里的股票,是两个字:股、票。它代表了两种属性:股权的属性和交易票据的属性。

对于股权属性而言,投资于股权与自办企业一样,都是一种资本投入行为,直接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提升社会生产力。它可预测性相对较强,且对该行业了解越深,预测的可靠性越强。

在这个领域里,体现为姜越老越辣,内行优于外行的特点。当然,也有由于市场环境突变等因素导致的预测失误,正如各行各业每天都有人关门大吉一样。投资者在这个领域里,主要靠尽可能多的了解行业和企业,加上预留安全边际和适度分散来应对。

由于上市公司整体来看,属于国民经济中相对较好的部分,加上赌徒众多,常常将企业价值极度向下扭曲至重置成本以下(或向上夸张性扭曲至引诱企业家退休的状态),投资者若坚持安全边际、适度分散的理念,在自己了解的行业范围内股权投资,长期看,是大概率赢的事儿。

尤其是,越是所谓不适合价值投资、赌徒众多、追逐概念、忽略企业价值的市场,越是增加了股权投资的赢面。代价呢,就是常常发现今天有人会扔下1000元现钞非要买你手头的1克黄金,明天他们又拿着2克黄金来换你的百元现钞。更多的时候,他们之间莫名其妙的换来换去,居然常有靠这种莫名其妙的交换而成为巨富者。这很容易导致你夜深人静时,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一笑)。

当其作为交易票据时,其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一只股票的供求关系,又由市场所有参与者对其的预期决定。如果将每一毛钱都看成背后某人投出的选票,则更多人认为其会涨,就会产生求,导致股价上涨。反之,更多人认为其会跌,就会产生供,导致股价下跌。

凯恩斯有个经典的选美理论,说选美大赛中的赢家,不是你眼中最美的,而是大部分投票者眼中最美的。所以,要想猜中,你必须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美(有点绕哇?)然后跟他们站在一边。这就是所谓的跟随市场、跟随趋势。这种投票模式决定了:某段时间内,大多数人是对的=对的人是大多数=你是对的,你就是大多数=大多数本就是由对的人组成的(晕-但理解了这个,就知道了如何面对股神遍地飞的时间段)。

预测其他人的想法,毫无疑问是一件难度高上天事儿。前天晚上,有位朋友(也在雪球)发微信给我,转了一篇分析股灾里政府高层想法的文章,问老唐怎么看。老唐回答大致说,同床共枕二十多年的老婆,老唐也不见得能随时猜出她的想法,更别说以诡诈著称的、从来没有一起吃过饭喝过酒的政治家群体了。朋友笑了。是的,牛顿的那句“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表达的就是,别人的心思很难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笑开怀)。

猜测其他人的想法及投票可能,也有很多分析工具,宏观的、微观的、技术图形的、甚至易经八卦道家兵法物理定律电化学黄大仙观音大士普贤菩萨……。如同赌马会分析天气情况,骑师水平,马匹状态,赌球要分析球员状态,裁判偏向,球场熟悉程度,赌21点,也要计算大小牌的概率等等。这些分析,对于提高猜对的概率,很可能是真有帮助的。

但,必须必须记住的,不能被自己使用的某种工具蒙蔽了。无论工具多么高大上,它都是要去猜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投票方向。哪怕你用观音大士,保不齐仙界也有阻碍他猜中普贤菩萨内心想法的仙术。别忘了,你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你猜他们,他们猜你,你根据他们的行动而行动,他们也根据你的行动而行动……一个无限循环(再笑)。

因此,猜心思大法,重要的有三点:1)能大概率正确(超过50%)预测他人投票行为的工具;2)知道该种工具在何种状态下,代表预测出错。出错时,有决心、有能力止损认错;3)永远不押全部赌注在一个预测上(同股权投资者的适度分散)。

股和票,两种属性,两种参与者,两种模式,两种心态。股模式参与者,大部分时间要对付的是自己蠢蠢欲动的欲望,需要保持落寞的、无聊的、孤独的状态。只有在极少数市场极度向下或向上扭曲的状态,才可能出来兴奋一把。

而票模式参与者,则相反。在任何时间里,都有大多数人是对的,是可以津津乐道其正确判断是如何如何作出来的。这里的任何时间,包括极度扭曲状态。在极度扭曲状态,股模式参与者也参与投票。因此,几乎在任何时间段,票模式的胜利者总是大多数。

唯一不同的是,如果象雪球今天的大party一样,年年举行全球赢家大聚会的话,股模式可能始终是那几张无趣的老脸,而票模式则很可能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新偶像。



补充:

一、股票赚的什么钱?谈谈我对股票的理解

蚝油    来自雪球    发布于    2017.06-27  21:31

股票赚钱的三种来源:1.赚宏观经济增长的钱,2.赚优秀公司的钱,3.赚市场先生的钱。要理解这三点,先要理解股票的本质。

一股股票即代表了持有人对上市公司的一份所有权,自然人持有了股票,就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只分配公司利润,通俗的讲,就是甩手老板,不做事,只收钱。我时常感慨,世界上还有如此好的事情,只需动动手指,随便买支股票,就化身成为传说中令人羡慕的甩手老板。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买入股票后,不把自己当甩手老板,今天买,明天卖,幻想着刺激的“一夜情”,顶多炒个短线,赚一个涨停就卖,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理解并接受股票作为股权的本质并不困难,试想一家小公司并不公开上市,现在100万卖出10%的股份,并且不能再转手交易,那么这10%股份的持有者是不是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老板之一。和朋友合伙注册一家宠物店,分别出资60%和40%,并全程雇佣店长、店员打理生意,出资人不参与日常经营,只做关键决策(投票权)和收钱(利润索取权)。上市公司股东、小公司老板和宠物店合伙人在权力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份额,理解这一点是理解股票本质的关键。巴菲特买富国银行股票时说道,持有富国银行10%的股份,就相当于拥有了富国银行10%规模的生意。

把自己持有的股票当自己的生意看待,就是股票本质的直接体现。    我认为一名投资人应当将股票的交易性当做一种便利,而不是将交易当做利润的来源,也就是最简单的(实际上是最难的)

投资公司,将股票当做资产的思考路径和思路:

1. 公司所在行业及行业特点,公司业务构成及主营业务;

2. 翻看五年以上的财务报表,公司资产负载结构,利润水平以及现金流状况;

3. 尽可能长的查看公司的历史估值,并对比同行业估值;

4. 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5. 公司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6. 按照某种合理的估值方式,当前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

7. 最坏的情况下,会亏损多少。



二、关于股价的天真错觉

蚝油    来自雪球    修改于07-01  22:37

我记得我在刚入市的时候,买股票不看别的,就看股价,打开K线一看,图形很“漂亮”,于是在5分钟内(甚至更短)就做出了买入的决定,我很得意这样都不赔光的运气。关于股价的认知,即使是专业投资者甚至大学教授也难以被错觉愚弄,我自己也曾经因为其中的个别原因而买入股票,并赔了钱。这里,我列举了四种常见,但却十分危险的想法,一来告诫新鲜韭菜,二来时刻提醒自己。

1、股价已经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

这个理由,我敢打赌,是很多人买入股票的直接理由。暴风集团自2016年4月的最高价114.98元一路下跌,跌去了一大半,跌到50多元一股时,肯定有不少人一边买入一边喊着“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不可能再跌了”,可能还要配合上“已经跌了这么多,反弹在即”。事实上,从成交量上可以看出来,确实有不少人在暴风集团跌去一半时买入。而不少在高位100元持有的人,在犹豫是否割肉兑现损失之前,肯定也在心中默念“不可能再跌了”,如果他凭借合理的逻辑来评估暴风集团的价值并选择卖出,而不是靠一个错觉来幻想反弹,那么他将少亏不少钱。暴风集团跌到50元,又跌到40元,跌到30元时有人喊“大家快卖,我在下面抄底”,“庄家吸筹完毕,马上拉升”,然而这个富有戏剧性的暴风集团股价给听信“不可能再跌了”的散户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暴风集团继续下跌,跌到23元。已经跌去了80%,从114元跌到23元的暴风集团还会跌吗,但是9倍多的市净率,和几乎为0的净利润,也许有一天真会跌到5元,到时候暴风集团将是“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不可能再跌了”的完美教材。

2、已经涨了这么多,不可能再涨了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因为当股价达到一定程度,大大超过了内在价值的时候,即使再涨,也是十分危险的刀口舔血。但对于格力电器这样的大牛股来说,抱有这样的想法,会让你错失一生一次的致富机会。

若你有幸在06年以复权价100元的价格买入格力电器,当分红再投入的复权价翻倍到200元时,你心中多半有声音在悄悄说“已经翻倍了,不可能再涨多少了”,你听信了这个声音,并且卖出股票,落袋为安。这种做法似乎合情合理,毕竟很难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上赚到100%。然而,如果不是被这种价格绝对涨幅感觉所迷惑,而是持续跟踪格力电器的基本面,并且分红再投入,那么你将会获得10倍,20倍,直到50倍的收益。如果06年你有10万块买入格力,持有到今天,那么你将拥有560万。类似于格力的股票还有万科,茅台,伊利,云南白药等等。如果你期望抓住这样的机会,那么就不要被股价的涨幅所迷惑,重要的是对真正优秀公司的把握,并且长期持有。所有伟大的投资都来自于长期的持有,而不是赚个50%,100%就卖出。当然,道理谁都懂,但知易行难。

3、只要我不卖,迟早能涨回来

买入股票,股票跌了,被套了,又跌了,被深套,于是就开始装死,美其名曰:短线变长线。我相信很多散户都常常经历上述过程,内心的折磨与挣扎只有自己知道:我不卖,亏损就只是账面亏损,迟早有一天能涨回来。

如果内心做出这样的死守等涨回来的觉悟,思考过程是这样的:这家公司经营状况依然良好,营业成本已经连续降低了10%,产品占据该行业的40%份额,而市场从一个省扩展到了5个省,并且扩展效果十分理想,未来将继续开拓全国市场,虽然股价一直在跌,但每股收益却上涨了30%,不出意外未来将会更好,股价越低越有投资价值,我不会卖出,等待市场价值发现。这样的思考过程,内心是平静的,只要对公司的分析没有出错,价值发现,价值回归是迟早的事。

或者是这样:被套30%(甚至更多),我不管了,迟早牛市要涨回来;看图形,已经形成铁底了,一旦成交量突破,就开启了上涨空间;庄家洗盘建仓这么久,我不信他不拉升,拉三个涨停我就解套了;现在是二八行情,风口迟早要过来,XX概念这么好的题材,不涨可惜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内心惶惶不安,就像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

股价能不涨回来,不是你想迟早能涨回来,就能涨回来的。抱有这种危险的想法基本等同于纯粹的唯心主义,就像飞机出事,在坠毁的过程中,闭眼祈祷耶稣能出手相助化危为安一样。不过A股的危险之处就在于这种纯粹的唯心主义常常有效,一只跌去50%的垃圾股在几经炒作后不但涨了回来,还翻倍,这一过程形成了反馈,让韭菜更加坚定的相信迟早能涨回来,但有多少人真的等来了股价涨回来,甚至还赚了钱呢?

4、只要股价涨到10元,我就卖出

为卖出价格设定一个精确的数值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怎么可能把卖出的依据定为一个价格呢?

你花15元买入了一只股票(买入依据可能是XX概念,XX题材,双底,庄家建仓等等),然后股价一路下跌,跌到了7元,这时候内心备受煎熬,可能意识到亏损已成定局,本能的希望股价涨到10元,我就卖出,少亏损一点。这只股票很“体贴”,确实涨到了9.8元,然而你并没有卖出减少亏损,因为离10元还差2毛。然而上天的仁慈总是有限度了,9.8元就是反弹的最高点,之后一路继续下跌,跌到5元,因为常年亏损,挂上ST,只能财务造假,最后被查退市,紧接着就是20个跌停,想想就不寒而栗,仅仅是因为自己定下的卖出价格。

第二种情况会让人稍微舒服一些。你听朋友建议,花8元一股买入了某只股票,你想涨到10元就卖出,赚25%相当不错了。这个股票很争气,没过多久就涨到了10元,于是你开开心心的卖出,赚取2元利润,所谓“落袋为安”。然而,另你没想到的是,这只股票比你想象的要争气10倍,从你卖出后,一路继续上涨,涨到15元,20元,40元,80元,错过了赚10倍的成功投资,同样仅仅是因为定下的卖出价格。

什么时候应该卖出股票,决定因素绝不会是一个孤立的价格,真正合理的卖出依据,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价格大大高估;公司发生根本性向坏;发现了更有价值的股票。

如果花时间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卖,而不是简单的定个价格,你可能不会更富,但至少不会更穷。(关于股价的错觉,彼得林奇在他的书里面列举十几种,当初读到林奇的教诲,真是相见恨晚如醍醐灌顶啊[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