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必须有真实的现金流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必须有真实的现金流动。目前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不属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将应收票据背书用于支付采购款,均不存在真实的现金收支,不能“视同”计入现金流入和流出。如果一家企业中货款结算采用了票据方式,而该企业又将大部分收到的承兑汇票以背书转让的形式支付采购货款,这样,将导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小于营业收入,同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小于营业成本。大家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另外,如果该企业存在将承兑汇票用于支付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相关款项的情况,也将导致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数额,小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数额。 收起阅读 »
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
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是将不想进利润表的费用(收入)披上资产(负债)的外衣继续呆在或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披上资产外衣的费用俗称资产的"水分",比如没提够的坏账准备,没折够的旧,没摊够的销以及直接将短期费用记作长期摊销费用,等等。披上负债外衣的收入,就是用来隐匿收入的预收账款等负债类科目。
调高利润,就是费用资产化,虚增收入;调低利润,就是资产费用化,收入负债化。
资产负债表不但记录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而且也记录着费用和收入。不但财务造假的企业如此,诚实做账的企业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吗?原因就是会计估计没个真正的标准,多半只能是“毛估估”。这是你在大学课堂上永远也学不到的真知识。 收起阅读 »
调高利润,就是费用资产化,虚增收入;调低利润,就是资产费用化,收入负债化。
资产负债表不但记录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而且也记录着费用和收入。不但财务造假的企业如此,诚实做账的企业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吗?原因就是会计估计没个真正的标准,多半只能是“毛估估”。这是你在大学课堂上永远也学不到的真知识。 收起阅读 »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
为什么最近披露出来有不少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造假呢?虚增货币资金,虽然看起来比较容易露出破绽,但相对于其他会计科目,操作起来要容易多了。营业收入虚增,货币资金也随之虚增,直接对应,看起来更“合理”,如果选择其他资产的虚增进行对应,一是容易引起怀疑,二是比较麻烦。比如虚增销售收入,如果选择“应收账款”科目对应,应收账款科目的金额必须大幅增加,就容易引起财报分析者的叽叽喳喳;如果选择“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进行对应,需要通过这些科目,先套出资金,然后,再通过“购买”方式回流企业,要做到与现金流相对应,虽然比较隐蔽,但太麻烦了。因此,虚增收入,还不如直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进行虚增货币资金。这样,只要搞定或成功骗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就大功告成了。 收起阅读 »
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
【举例说明: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纳入母公司并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会在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权益,并且在合并利润表中产生少数股东损益。比如,母公司拥有某子公司的权益比例是70%,达到并表要求 ,这家子公司权益总额是1000万元,收入是800万元,利润100万元,那么在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上,这1000万元的权益要体现在权益合计中,800万元的收入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中,100万元的利润也要全部体现在净利润中。但由于母公司只占70%的比例,所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少数股东权益上的金额是300万元,归母权益是700元;体现在利润表上的少数股东损益是30万元,归母利润是70万元。 收起阅读 »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假设母公司持子公司70%的股权,本来母公司盈利2亿元,子公司也盈利2亿元。合并利润表当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该是3.4亿元(2+2×70%)。这时候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做了笔买卖,让母公司赚了2亿元,子公司亏了2亿元,这样母公司的盈利变成了4亿元,子公司盈利为0元,合并报表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成了4亿元,白白多出了6000万元(4-3.4)。另外,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可以通过转移费用的方式进行调节,想要多些归母的利润,则让母公司少承担些费用,把费用大量集中到子公司,让其盈利很少甚至大额亏损。这样,母公司因为承担费用少了,利润自然就高。把利润留给上市公司,能做高股价,反过来补贴子公司的亏损或者低盈利。因为公司经营亏损一块钱就是一块钱,而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块钱盈利能套出几十块钱来,在疯狂时一块钱盈利甚至能套出几百块钱来。 收起阅读 »